繪矩形時,命令提示中出現E和T兩個參數,初學者不易理解,其實非常簡單:
E參數為矩形所在的標高平面(即平行于標高為0的XY平面的其他平面,其標高值體現于Z軸上)
T參數為矩形的厚度,即形成立方體的高度(三維圖中可見)
E和T的設置在平面圖中均看不出其效果,只有在三維空間方能看出,亦即它們數值均體現在Z軸上,但二者是有明顯區別的:T厚度是在E標高平面中向上或向下(標高負值為Z軸反方向)拉伸成的對象厚度,即T厚度值與E標高面的垂直距離。設置新對象標高和拉伸厚度命令為:elev,如只繪矩形亦可在繪制矩形過程中設置(如上所述)。
有關E標高和T厚度的區別的操作練習(見圖):
①先后用不同的顏色繪出三個完全重疊的矩形,第一個紅色矩形標高E設為0,厚度T亦為0;第二個綠色矩形標高E高設為50,厚度T仍為0;第三個黃色矩形標高E設為100,厚度T設為30。②“視圖”菜單→三維視圖→東南等軸測,即可很清楚地從三矩形的分布看出標高E與厚度T之間的區別了。③“視圖”菜單→三維視圖→平面視圖→當前UCS,即可返回平面視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