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一级黄色大片_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明星_91久久青青青国产免费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CAD新聞

上海振華的海工裝備數字化設計案例

時間:2011-02-26 10:04:22 來源:

  本文介紹了上海振華的海工裝備數字化設計案例相關內容。

  新的市場競爭形勢要求我們在做大做強過程中,不僅要發展硬實力也要發展軟實力,務必在兩化融合方面實現較大的突破和跨越。

  “世界上凡是有集裝箱作業的重要港口,都應該有中國生產的集裝箱機械。”這是1992年年近花甲的管彤賢創業時為公司定下的目標。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國際貿易的升溫,國際集裝箱運輸出現了“超巴拿馬”熱潮。但是面對繁重的集裝箱裝卸作業,當時的舊式港口機械顯得力不從心,于是世界各大集裝箱港口紛紛開始將舊式港口機械替換成運營效能更高的新型港口機械。面對這一巨大商機,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華”)應運而生。17年彈指一揮間,這家當時只有10多個人、100萬美元資本的小企業,如今已成為全球集裝箱起重機械行業的領導者。“自1998年起,我們公司的產品連續10年居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位。以岸邊集裝箱起重機訂單計算,2008年我們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為78%?!闭袢A技術開發辦副主任張振雄告訴記者。

  今年上半年,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標志著振華又一次轉型,開始正式進軍海洋工程裝備領域。作為上海兩化融合重點實驗室之一,振華也將通過海洋工程裝備信息化推動行業發展。依托信息化技術,振華踏上了新的征程。

占領技術高地新型自動化碼頭應運而生

  占領技術高地新型自動化碼頭應運而生

  繁忙的港口吞吐著大量貨物,但你卻看不到碼頭工人繁忙的身影。從貨船停靠岸,到集裝箱裝卸完畢,一切都是機械自動完成。這就是振華在上海長興島建成的自動化碼頭系統示范線。“公司研制的新型自動化碼頭可將同一泊位的裝卸效率提高至少50%,堆場存箱量提高25%。整個長興島示范線,只需2個技術人員就能正常運行整套系統,節省人力達90%?!闭袢A技術開發辦軟件設計部總經理葉軍向記者表示。

  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海運業出現萎縮,但是從未來的趨勢來看,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對集裝箱運輸的需求仍將繼續增長,同時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現也迫使港口對成本和效率的要求更為苛刻。集裝箱碼頭裝卸高效化、信息化已是大勢所趨。據了解,目前世界集裝箱碼頭裝卸系統多為傳統模式,即前沿用岸橋,后方堆場用場橋,前沿與堆場之間的轉運采用集裝箱卡車、跨運車或價格昂貴的自動導向小車。另外,地面長距離平面轉運使交通擁擠,易引起多臺運輸車輛相互碰撞,嚴重影響裝卸效率。水平運輸已經成為制約碼頭裝卸效率進一步提高的瓶頸。對此,2004年,振華大膽提出了建立“高效經濟型集裝箱自動化碼頭”的方案。三年后,在長興島岸邊,振華研制的新型自動化碼頭揭開了面紗。

  除了裝卸效率提高、人力資源成本降低之外,新型自動化碼頭整個系統的投入也低于現有的自動化碼頭系統。據了解,新型自動化碼頭取消了現有碼頭復雜而昂貴的導航系統,用光纜和磁尺等現代化工具進行導航。公司首創的分配機構系統代替了極其昂貴、故障頻發的自動導向小車,大大降低了成本。全流程以電驅動取代內燃機驅動也解決了傳統碼頭噪音大、排放超標、污染嚴重等問題。

  當然,在這種新型自動化碼頭研制上,信息技術功不可沒。“2006年,在已經成熟的單機設備信息化軟件產品基礎上,振華實現了從提供單機信息化產品到全自動化碼頭整體信息化解決方案的飛越。”葉軍表示。據介紹,振華現有信息化產品主要分為三類:起重機信息化產品、集裝箱碼頭信息化產品、海上自動定位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在起重機信息化產品中,起重機設備維護管理系統其實就是一個全方位應用于碼頭大型機械的實時監控、故障處理、歷史數據查詢與回放,以及綜合PLC遠程監視和設備維護管理的解決方案。這套起重機管理系統目前已經在1725個設備上得到應用,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

  自動化碼頭調控軟件系統是起重機管理系統的亮點和核心。葉軍告訴記者,開發這套軟件的主要目的是對自動化碼頭上的所有設備進行總體調度和控制,包括岸橋、場橋、后方集卡設備和水平分配運輸系統,并實時、高效、安全地對自動化碼頭的所有設備進行調度,使之合理、有序地作業,減少船舶在泊時間,增加港口吞吐量。

  不過,目前中國物流業甚至全球物流業標準不統一制約了物流行業信息化的發展。《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也指出,要“加快對現有倉儲、轉運設施和運輸工具的標準化改造,鼓勵企業采用標準化的物流設施和設備,實現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贬槍@一問題,葉軍對記者表示,集裝箱的箱號需采用標準信息化技術。目前行業內的集裝箱箱號自動識別多采用圖像識別方式,準確率在95%左右。要進一步提高準確率,就應給集裝箱安裝RFID(無線射頻識別)芯片以實現自動識別,但目前在該領域全球還沒有統一標準。

  進軍海洋工程裝備信息化護航新戰略

  去年年底開始組織籌備、今年3月28日正式成立、擁有100多位專業技術人才的振華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就這樣誕生了。這一戰略性舉措也表明,振華立志在海洋工程裝備方面找到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據了解,今年振華的總產值將達到約300億元,其中港口機械占很大比重。公司的目標是在未來3年內,海洋工程和大型鋼結構業務的產值占總產值一半以上。今年6月份振華在海洋工程方面就接下價值22億美元的訂單。

  當然,前面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平坦,振華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突破,必須找準定位,尋求差異化競爭優勢,而信息化則是這一新戰略的抓手。據了解,目前國外先進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商,如韓國大宇造船、現代造船和日本三井造船等巨頭均以“整體優化”作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首要目標。它們通過開發船舶制造信息系統,在上世紀90年代就實現了設計、生產、管理信息的一體化,大大縮短了船舶建造周期,提高了質量并降低了成本,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特別是韓國造船業,雖然其發展歷史比我國短得多,但已把信息技術中的精確制造,包括精確設計和精確管理技術以及系統集成技術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重點,走在了行業發展的前沿。進入21世紀后,三維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E(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并行工程等現代化的設計技術已在海洋工程裝備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信息化已滲透到產品全生命周期。

  面對強大的競爭以及新的技術發展趨勢,振華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將以兩化融合為契機,找準突破口,使信息化滲透到公司海洋工程裝備業務的各個階段、各個專業中。“我們必須立足現實,緊密結合公司制定的任務和目標,實現以信息化促進海洋工程裝備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的目標。”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高志龍總工程師如是說。

  據了解,3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產品的基本設計、詳細設計、工程制造將由振華“一手包辦”,打破了以往這類產品的前期基本設計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而振華將通過“確立三個項目、營造四大環境、攻克五大技術”的手段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

  這三個項目是“三種類型的自升式鉆井平臺”。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實現三個項目的順利完成。營造“四個環境”,是在工作環境、技術環境、創新政策環境以及人才積聚環境上下工夫,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并推動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快速發展。而五個關鍵技術已成為公司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這五個技術即信息一體化的軟硬件平臺的建立,一體化的流程、體系和規則研究;總體設計優先技術的研究;結構設計技術的研究;配套系統與設備國產化的研究;綜合信息集成技術的研究。